4月底,我结束在西安半月余的采访,我的好友、军工子弟王元懋老弟鼎力帮忙,找朋友开车送我去杨陵。
杨陵过去是山西武功县的一个镇,因为有西北农业大学而闻名于世,现在成为国家级农业示范区而光彩照人。这里是贺明的故乡,他9岁投奔父亲从山西临沂来到杨陵,在这里渡过少年时代。1937年夏,他从杨陵出发和同学结伴奔向延安。

这里就是贺明的永远安息之地
贺明生前生活极为俭朴,他和老伴柳江一生节省下100万元(包含卖掉名画的钱),全部捐赠给家乡人民。为杨陵区一中学建立一座图书馆。


在贺明将军纪念室,我和贺波合影留念。
去年12月中旬,我去了一趟雾霾汹涌的石家庄,一是为采访哈军工老师,二是为采访贺明将军的老部下。贺明当年是65军政委,后又是河北省军区政委,他的秘书和其他老部下离退休后大多住在石家庄的干休所。抗日老兵郎万瑞在朝鲜战争中就是贺明的老部下,一直到65军的文革岁月。88岁的朗老详谈了贺明自50年代初到文革期间的复杂经历,我收获颇丰,可惜找不到人为我们照一张纪念照。
这回第二次去石家庄,5月的天气很好,蓝天丽日,没有一丝雾霾。我找到从海南度假回来的原河北省人大副主任郝廷华同志,当年他在65军任贺明的秘书。我们谈的不错。
和郝廷华合影
第二天,我又去拜访解放战争中跟随贺明打仗的陈友林老同志,93岁的老人家记忆力很强,听力也好,滔滔不绝谈了一个上午。

与陈友林老人合影
在陈老家吃了一大碗面条,就匆匆忙忙直奔火车站,乘高铁返回北京,明天还要跑天津呢。
在美丽的大都市天津,头两天是与哈军工校友们谈空军系系史,最后一天采访了两位。一位是贺明60年代的警卫员张金方同志,另一位是贺明任贵州省军区政委时的秘书霍然同志。

与张金方同志合影

与霍然同志合影
去年12月中我平生第一次踏上去张家口的旅途,火车在群山中穿行,怪石嶙峋的险峰直插云天,看得我胆寒心惊。张家口地区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更让人想到历史上在这片塞北高原上发生的数次著名战争,怀古幽情油然而生。
迎着寒风,我找到65军的干休所,令我失望的是,有几位贺明老战友已经无法说话了,我的行程将因此而缩短。只有一位王维汉老人,90岁,头脑清楚,谈吐流畅,我们谈了一上午,使我了解到贺明从朝鲜战场到文革十年,都是品德高尚,作风正派,模范执行政策的军队领导人。
第二天离开张家口,才后悔没有与王维汉老人合照一张照片。
过了半年多,5月28日我第二次去张家口地区,这次不是进城里,是去涿鹿县,找文革时期贺明的地方秘书李锡九同志。
李锡九文革后曾任涿鹿县县委副书记,他知道我来,做了充分准备,谈起50多年前那场浩劫,感慨万端。他说,多亏贺明政委出任张家口市革委会主任,使张家口成为河北省在全国武斗高潮中成为没有响过一声枪声的唯一中等城市。那时候,河北省各个城市的武斗打得死去活来,张家口的平静形势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结束采访,李锡九夫妇邀请我去看一看桑干河,当年大作家丁玲就是在涿鹿县写出她的获奖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听说这里有丁玲纪念馆,可惜我急着赶回北京,没有时间去看了。

和李锡九夫妇在桑干河畔留影。
评论